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簡介
2003年3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在中文系的基礎上成立,在原有各學科的雄厚基礎上搭建了新的發(fā)展平臺。
文學院體量龐大,辦學層次多元?,F(xiàn)有在職教師11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全日制研究生700余人,其中博士生200余人,攻讀學位的本科留學生400余人,加上其他各類學生總數(shù)超過3000人。學生就業(yè)率達到95%以上。文學院現(xiàn)設有10個研究所,古代漢語研究所、現(xiàn)代漢語研究所、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所、文藝學研究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所、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民俗學與社會發(fā)展研究所、新聞傳播學研究所、語文教育研究所。此外,文學院負責建設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還設有中國語言與海外華文教育研究中心、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國學經(jīng)典教育研究推廣中心等十多個非實體性研究中心;設有中文教學科研多媒體集成工作室、漢字研究實驗室、數(shù)字民俗學實驗室等3個實驗室。
文學院歷史積淀深厚。她的前身是中國語言文學系,創(chuàng)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100余年歷史,為國家建設培養(yǎng)了大批英才,也為二十世紀中文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魯迅、錢玄同、劉半農(nóng)、黎錦熙、沈從文、沈兼士、顧隨、余嘉錫、吳承仕、黃藥眠、鐘敬文、譚丕模、穆木天、葉丁易、劉盼遂、李長之、李何林、陸宗達、蕭璋、俞敏會通開新,炳耀學界;啟功、郭預衡等先賢奠定了文學院穩(wěn)重求實不務虛名、銳意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既堅守學術家園,又保持現(xiàn)實關懷的良好學風。
文學院在百余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成就突出,實力領先。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是全國首批建立的兩個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之一,是全國首批建立的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首批獲得中文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在新世紀以來,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心進行的三次學科評估中,中國語言文學排名全國一次排名,兩次排名第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最前列。目前,文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民俗學二級學科重點學科。文學院還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國家“985工程”二期項目重點建設單位。
在科學研究領域,文學院整體水平突出。近幾年,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共承擔50余項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包括“明代碑刻及手寫文獻電子典藏及屬性描述”、“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和改編中的重大問題研究”、“中華大字符集創(chuàng)建工程”、“20世紀馬克思主義文論國別研究”、“中國高校彈性學制改革與實踐研究”、“清末民初文化轉型與文學”、“中國民俗文獻史綱要”、“中國題材日本文學史”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和重大攻關項目),獲得30余項和省部級科研獎勵,出版學術專著400余部,在重要期刊上發(fā)表論文近2000篇。由我院教授領導下的漢字標準化研究,2013年成功推出了國家規(guī)范漢字表。
文學院一直堅持國際化建設和特色發(fā)展道路。2010年,依托國家漢辦的支持,文學院與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文理學院、當代世界文學雜志社一道,啟動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工程,在英語世界出版全英文雜志《當代中國文學》。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與許多國家的教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每年都要邀請世界各地高等學府和研究機構的學者前來講學,并派出許多教師前往日本、美國、德國、英國、法國、韓國、澳大利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臺灣、澳門等地區(qū)從事教學和合作研究。同時文學院還積極走出過門辦學,在新加坡成功舉辦七屆學士學位課程后,從2004年起又開設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課程,深受當?shù)厝耸繗g迎。
目前,文學院正積極籌辦海外中文學院,創(chuàng)新海外辦學的平臺和載體,為把中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推向世界和把世界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引進中國、促進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作出更大貢獻。
注重文學寫作和作家培養(yǎng)是文學院的優(yōu)良傳統(tǒng)。2012年,我院校友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3年,以文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為基礎,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正式成立,邀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擔任中心主任,作家賈平凹擔任首任駐校作家、詩人歐陽江河擔任首任駐校詩人。
未來,文學院將致力于建設世界的文學院。堅持以打造世界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為目標,努力建設三個中心:國家語言文字創(chuàng)新和咨詢中心、中國文學研究和國際傳播中心、中國語文教育研究推廣中心,形成一個以中文學科為支撐、三個高端學術文化領域為特色的嶄新布局。
評論 丨 共0個